车抛锚了,打开App发个请求"10美元帮我搭个电",附近的人接单,上门帮忙,拿钱走人。创始人PoleTV称自己没融资,纯粹因为"觉得这东西应该存在"才动手。
一个独立开发者昨晚发布了他的新项目ResqRider。构想简单得像Uber:车抛锚了,打开App发个请求"10美元帮我搭个电",附近的人接单,上门帮忙,拿钱走人。创始人PoleTV称自己没融资,纯粹因为"觉得这东西应该存在"才动手。
但凌晨时分,用户MikeMikeSierra的一条评论击中了要害。
"2025-09-29 MikeMikeSierra:你打算如何应对安全挑战?一个"随机"陌生人出现在本就脆弱(他们被困了)的当事人面前,可能会变得很糟。好想法,但安全方面是个挑战。
"
这条评论获得3个赞,创始人13分钟后快速回应,解释了匹配机制:接单者会立即进入聊天界面,被困者可以拒绝,初始位置会模糊显示。但他在回复最后加了一句:"不过你说得对,这确实可能造成危险...感谢反馈!"
那个"..."透露出犹豫。接下来的对话像剥洋葱,一层层揭开这个看似简单想法背后的深层风险。
"MikeMikeSierra:所以你的用户需要基于聊天记录自行判断响应者?
"
"PoleTV (OP):嗯...我可能需要更深入地想想这个问题,老实说真的感谢这个反馈。但为什么攻击者或犯罪分子要用这个来猎杀人并伤害他们?为什么不直接用社交媒体?我不太懂,但我理解你说的,如果来了错误的人,这会是个大问题。
"
这段话暴露了典型的创业者盲区:沉浸在解决方案里,忘记了威胁模型。MikeMikeSierra随后给出了残酷但精准的答案。
"MikeMikeSierra:这是机会的问题。坏人可以利用这个平台专门识别脆弱的个体。用户字面意义上被困住了。捕食者的梦想。
"
创始人的回复只有两个字:"你100%正确。"
这场对话持续了13个小时。创始人随后提出了KYC验证方案:"我可能应该设置已验证和未验证的档案,已验证档案需要KYC,如果对方未验证,用户会看到警告弹窗..."
6小时后,另一位用户SubstantialListen921泼了盆冷水:
"SubstantialListen921:你的服务费率绝对覆盖不了把KYC做到让这玩意儿基本安全的程度。
"
这条评论只有1个赞,但它击中了商业模式的软肋。ResqRider想靠10美元的小额交易抽成维持运营,却需要承担类似Uber级别的身份验证成本。规模未起,成本结构已崩。
MikeMikeSierra的职业身份也值得注意:"我在'阻止坏人做坏事'行业工作,所以我非常偏激。我的默认假设是最坏的人在做最坏的事。"创始人回应时提到自己生活在"相当安全的国家",在开发过程中完全没考虑过这些风险。
我们发现这个故事里有三条暗线值得注意:
用户画像的错位。创始人设想的用户是"想赚快钱的随机路人"和"设置50公里半径接单的拖车司机/修理工"。但前者缺乏信任背书,后者已有AAA等成熟渠道。中间地带几乎不存在。
安全成本的低估。当MikeMikeSierra提到"机会猎杀"时,问题不再是产品功能,而是法律责任。如果平台撮合的交易导致人身伤害,ResqRider作为中介能否免责?这需要的不是KYC,是保险、监管合规和用户协议的法务团队。
时间戳揭示的决策速度。从第一条质疑到承认核心问题,只用了几小时。这种快速迭代在精益创业里是优点,但在涉及人身安全的场景里,可能意味着前期调研不足。
ResqRider踩中了零工经济的核心悖论:需要足够多的供给端保证响应速度,但供给端的非专业性又引发需求端的信任危机。Uber通过司机评级、行程录音和保险体系建立了脆弱的平衡,但那是烧了数十亿美元、经历多起安全事故后才完善的机制。
一个Solo创始者试图在"路边救援"这个更高风险的场景里复制这个模式。问题不在于想法本身——TaskRabbit、Thumbtack都在做类似的事——而在于风险等级和响应成本的错配。
当SubstantialListen921指出"服务费率覆盖不了KYC成本"时,他实际上在说:你的单位经济模型已经崩了,还没开始就已经输了。这不是产品优化能解决的,是商业模式的底层问题。
另一个用户Bassel_Is_Back留言:"看起来不错,但你应该能改进它。"创始人回复:"我昨天才开始做,当然会改进。"这种"先做出来再说"心态在涉及人身安全的产品里,可能等不到迭代的机会。
假设创始人决定推进,评论区已经给出了三个必答题:
验证层级不能只有"已验证/未验证"二选一。需要更细的信任梯度:平台认证(基础KYC)、专业资质(修理工执照)、保险覆盖、历史评价。不同层级对应不同服务类型和定价。
地理限制可能比想象中更重要。如果ResqRider先在犯罪率低、社区信任度高的地区试点,可以用更低的安全成本验证需求。
与现有体系的协作而非替代。AAA的问题不是响应速度,而是年费门槛和服务范围限制。如果ResqRider定位为AAA的补充——处理那些"不值得叫拖车但自己又搞不定"的小问题(换备胎、送油、搭电)——可能更容易找到生存空间。
这个故事最吸引人的地方,不是ResqRider本身,而是那场在深夜展开的讨论。一个创业者带着未经打磨的想法出现,遇到了一个职业习惯是"假设最坏情况"的用户,在13小时里完成了从防御到认同的转变。
评论区最后一条留言来自创始人:"我昨天才开始,当然会改进。"那个"昨天"两个字,既是对质疑的回应,也是对自己的提醒:这只是第一天。
Reddit原帖地址:https://www.reddit.com/r/startup/comments/1ntf64b/i_built_a_thing_called_resqrider/